济宁慈善义工培训材料之五
认识自我 准确定位
自觉做一名合格的慈善义工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的的慈善义工队伍快速发展壮大,目前光市直就近万人。广大义工服务在城市街头、厂矿乡村、广场社区,还走进养老院、聋哑康复中心、特教学校等场所,开展心理疏导、打扫卫生、文化演出、节日慰问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诠释者一名义工的责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出,在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定位不准、挑肥拣瘦等。因此,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与广大义工认真探讨一下,作为一名合格义工该如何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有的放矢地开展慈善义工服务工作。
认识自我也就是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是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的形象和心理状态的认识,包括了对自己的动机、意图的验证与评价。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很多人往往意识不到。比如做义工,是出于对这项活动的爱好,还是处于好奇、打发时间?或是一时冲动?认识自我就是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了更好地适应慈善义工的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该对自己的体魄、欲求、动机、意图、思想、感情、智力、个性特点有所认知。但是要提醒的是自己更容易受到自己的认知框架的影响和制约,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应该询问一下自己身边的朋友,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一、关于对自身参与慈善义工动机的认知
参与心理是社会人士要求成为一个慈善义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维系慈善义工在组织机构中参与慈善服务活动的思想支柱,所以自己必须对参与心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归纳起来,对慈善义工的参与心理有如下几种:
1、帮助有需要的人,回应社会需求。这类朋友喜欢参与帮助服务对象的服务活动,而对于其他的活动就已经不太感兴趣了,例如交流活动、培训活动、宣传活动等,这类朋友大多喜欢自己默默地开展工作,不善于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
2、参与改善社会问题。这类朋友积极面对和关注社会问题,通过不断的关注的深入了解,可能会对社会问题有很多的意见和建议,在参与慈善活动的时候一旦目的达不到就容易产生受挫折的心理。
3、尽公民责任,回报社会。这类朋友认为自己既然是社会中的一员,那就应该尽一个公民的责任,对于慈善工作的要求就不会很高,而是单纯的去积极参与,尽量的去努力完成,不善于总结和提高。
4、希望发挥一己之长。这类朋友多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特长,一般要求参与能发挥自己专项所长的慈善志愿服务,而对于其不对应的服务一般不感兴趣,不愿参加或参加了也不尽心尽力。
5、感觉自己的存在价值。这类朋友要求在慈善志愿服务或慈善志愿活动中认为可以充分体现出自身价值,具有一定的表现欲,更希望在慈善义工服务活动中能够得到大家或社会的认同。
6、学习新技能。这类朋友对于一些培训活动特别感兴趣,求知欲较强,具有较快的接受能力,因此希望能够参加慈善志愿活动学习到一些新的技能,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学有所用。
7、善用自己的业余空闲时间。这类朋友时间相对比较宽裕,机动性强,对于时间的利用观点比较重视,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活动中对于一些如迟到等浪费时间的现象特别反感。
8、拓宽社交圈子。这类朋友只要是有能见到新面孔机会的活动都感兴趣,有时注意力不在慈善志愿服务上,而可能转向了义工或其他人身上,慈善志愿活动后会积极保持与人联系。
9、取得他人的认知和赞许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这类朋友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希望有机会来表现自己,得到他人得认知称赞等,通过展示自己的能力来争得到领导者的角色。
10、丰富经验,自我成长。这类朋友比较重视体现活动的趣味经历,把一些事情看得太重,做事放不开手脚,容易对一些人或事情产生留恋或回味情绪,对于失败挫折难以放开。
11、培养组织能力及领导才能。这类朋友平时参与集体生活或集体活动较少,对机构管理活动的兴趣较浓,想通过参与慈善义工活动提高自己的活动能力,对于培训课程兴趣也较大。
12、寻求新刺激及扩宽生活体验。这类朋友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敢想敢干,对于有难度的活动都会积极主动参与,但经常忽视某些重要问题,容易把自己和集体带入一个危险的境地。
13、为未来工作准备。这类朋友初参加工作或还未工作,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存在不确定性,想增加自己受锻炼的机会,参加慈善义工服务涉及许多领域,这样可能注重有利于自身工作的人事关系的建立。
14、感觉义务工作有意义。这类朋友文化程度往往比较高,受过一定的高等教育,对慈善义工服务有着比较深入的认识,比较重视工作的意义所在,对于某些意义较小的志愿工作就有可能不愿参加。
15、赶潮流,追时尚。这类朋友以年轻人居多,喜欢新潮事物,往往缺乏主见,盲目跟风,见到有同学朋友或其他人去做慈善志愿服务,自己也赶去凑热闹玩新鲜,但不会长久。
16、出于对慈善志愿服务的好奇。这类朋友希望通过慈善志愿服务有机会看服务对象是怎样的,如智力落后儿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等等,或者觉得这一项服务内容较有新意,希望自己有机会去体验一下。
以上所述,是作为慈善义工参与或不参与慈善服务时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能弄清楚自己的真正动机,经过细心思考而做出决定的话,这才是明智及有意义的行为。这些研究是研究者通过一定的社会调查和分析所得,其统计来源结果可能与本地的慈善志愿者参与动机有多少的出入,不过,这并不重要,它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借鉴而已,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必须知道为何要参加慈善义工队伍。
二、参与慈善义工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目前,慈善义工的数量不断增长,服务领域也不断扩大,需要的专业性人才也越来越多。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朋友很少或不愿参与慈善义工活动,这是为什么?有研究者专门对此进行了跟踪分析和问卷调查,经归纳总结,原因主要在于一下几个方面。
1、没有空余时间参与。这是主要的措辞,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但是,主要还是从心理上没有接受慈善义工这项活动。
2、以自我中心,对其他的人和事情不感兴趣去关注。这类朋友缺乏爱心,只关心自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
3、对无报酬的工作不感兴趣。这类朋友也许生活上不宽裕,但是他对经济利益看得很重,认为无利不起早,缺少风险精神。
4、对慈善志愿工作概念模糊,不了解其性质,不知道怎样参与慈善志愿工作。这类朋友对慈善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尽管现在互联网很发达,也不愿意主动地去了解和认识。
5、认为慈善志愿工作是青年人的活动。这种是想当然的想法,也是一种借口。
6、没有信心去应对慈善志愿工作及服务。这类朋友思想比较保守,不愿去尝试一些事情,对一些未涉及的事情缺乏信心。
7、慈善志愿服务种类及性质不适合自己的选择。这是一种借口,慈善涉及众多领域,只要想帮助别人,总有一项适合你吧。
8、认为慈善志愿者是为人作廉价劳动力,地位不被重视,怕别人说闲话。这种想法占一定比例,说明我国部分群众对慈善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也从一个侧面慈善的宣传教育还做得和不够。
9、怕慈善志愿工作太投入会影响学业、功课或家庭生活。这类朋友缺少计划性,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10、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甚至有很多亲朋好友反对。这是现实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你在决定做慈善义工之前,必须要得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否则,你就很难安下心去做慈善义工活动。
11、怕接触到一些让自己悲伤或困难苦恼的人和事。这类朋友心理承受能力差,慈善活动接触的大多是一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其中的故事也大多比较悲情,看到或听到这些,有些人情绪易受感染,波动较大,对继续干下去缺乏信心。
当有了一定的参与动机后,这种动机会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咧?它会使慈善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取向出现一些不同的情况。再者,这样也可对任用志愿者起到一定帮助,协助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前,先了解自己的期望及需要,以免有所失望。作为慈善义工组织机构必须对众多的参与义工活动的动机及可能有的表现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挑选义工时应多加注意和重视和培养,否则,会为组织机构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影响自身的发展。
三、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慈数慈善义工
慈善义工的参与动机其实是其价值观一个侧面的反映,有人认为社会存在着太多的现实问题,于是他选择通过做慈善义工来尝试解决一下;有人认为社会存在着太多的人和事需要帮助,于是他选择了通过参与慈善志愿服务活动,使他认为要帮助的人能够得到一点帮助。慈善价值观引导着个人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千差万别的价值观或回报源于每个人对价值的主观评判不一样。同样,每位慈善义工成员的内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着他们去做很多对社会、他人有意义的事情。